首页 > 范文 > 文学 > 事迹材料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15篇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15篇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15篇

中国航天事业腾飞令世界瞩目,中国航天成果红利也让世界共享,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1

王亚平老家在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是地地道道的烟台人,父母都是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福山家中还有一些樱桃树,是主要经济来源。王亚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如今妹妹和父母也都在武汉。目前已婚,且已生育,丈夫也是一名飞行员。

小时候虽然个子矮,但身为班干部,王亚平很有威信,人缘也特别好。她乐观开朗,还喜欢跳舞,在文体活动中表现活跃。“七八岁时就能帮家里干农活,种黄豆很麻利,人家都说我养了个贴心的好闺女。”王亚平的母亲说,女儿从小身体素质就不错,喜欢锻炼身体,特别擅长长跑。

王亚平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比较优异,1997年高考那一年,听说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但是人数很少,她本来不想去,因为竞争很激烈,后来在同学们的怂恿之下,王亚平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参加了体检,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市和济南的大体检,高考分数下来以后,就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从小到大,想过当医生、当律师,可是从未敢想过会当女飞行员。就这样,1997年的8月份,带着美好的愿望,王亚平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

参军后,王亚平很少回家。她是家中老大,还有个妹妹。王亚平的母亲介绍,王亚平7个月便会走路,冬天时喜欢在炕上跑,运动细胞很强。“学习成绩从小就数一数二,聪明,努力,在军校被评为优秀学员。”

长春飞行学院的生活是艰苦的,入校的第一天,她就和大家一样,被迫剪去了心爱的长发留起了男孩式头发,长飞院的一年零八个月,她们除了学习大学课程以外,每天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还进行了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由于王亚平从小到大体育都比较好,初中、高中一直都是校队的,所以这些苦对她来说都没有觉得很苦。1999年的4月份,在淘汰了七名同学以后,她们剩下的30名学员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在初教机飞行团,当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王亚平心里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是的,尽管失去了同龄人拥有的一些东西,可是作为飞行员得到的东西,是她们永远、永远也体会不到的,热爱飞行、热爱蓝天,从那一刻开始结下了深厚的蓝天之情。经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王亚平以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从一飞院毕业生分配到航空兵某师某团。该团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全国大多数女飞行员都集中在这里,这里先后涌现出了岳喜翠、刘晓莲、程晓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来到这里,王亚平一直以她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飞行技术,3年多过去了,她的飞行技术已比较过硬,航理考试连续两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王亚平会更加努力,沿着前几批女飞行员的光辉足迹成为女飞行员队伍里的骄傲。

王亚平离家后,坚持给家里写信,前两年就寄了三四十封。每年到了中秋节,如果无法回家团圆,她都会托人往老家捎月饼。母亲过50岁生日时,她专门委托朋友买了一个大的生日蛋糕送给妈妈,感动得老人当场热泪盈眶。“我自己都忘了要过生日,孩子心里能想着我,当然高兴。”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2

生于1966年10月的景海鹏,在“五十而知天命”时展开他的第三次飞天。这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景海鹏来自山西运城杨家卓村,家中是很普通的农户。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为了供兄妹三个上学,除了种地,还要用高粱穗编扫帚卖钱补贴家用。景海鹏上中学住校后,每周回家时,都要带走30个馍馍,吃饭时,就用热水把馍泡开,就着咸菜,就算是一餐饭。

当时在运城有一座老飞机场,后来,又建起一所航校。所以当地人经常可以看到飞机飞过空中,许多孩子也从小就梦想当飞行员。当空军招考飞行员时,景海鹏马上报了名,冲过重重关卡,考入了飞行学院。

飞行学院有着残酷的淘汰机制,出生在北方农村的景海鹏,一上来就差点被淘汰:因为根据规定,飞行员必须会游泳。他只好在周末休息时泡在游泳池里苦学了一天,最后到考试时,他一口气游了200米,拿了个优秀。

1990年,景海鹏从航校毕业,之后分配到无锡。当时,他在战友中有两件事特别,一是飞行技术好,特别能钻研,二是篮球打得好,据说他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航校、飞行部队,只要在哪个队,哪个队就是冠军,堪称航天员里的灌篮高手。

1996年年底,景海鹏参加了航天员的选拔,就在同时,他的妻子怀孕。1998年1月,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当时儿子已经4个月了。因为在训练中表现优异,神舟六号飞天时,他就被选为了梯队成员。

陈冬:曾抓小辫当“女孩”、公认的“孩子王”

两位航天员中,外界比较陌生的是陈冬。他出生于1978年,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在人们印象里,航天员都挺严肃,不苟言笑,可陈冬却是非常幽默。有人夸他帅,说中国选航天员也要看颜值,结果陈冬说,像我这样的都来了,还能有颜值要求?

老实说,陈冬这样讲真是谦虚了,据说他被公认为是航天员里第一帅,而且在小时候,他还被父母当女孩儿养过,留下了好多萌萌哒的女装照“黑历史”……

陈冬出生在河南洛阳,从小在工厂长大,调皮捣蛋的事没少干,是公认的“孩子王”。高中毕业那年,他参加了飞行员招考体检,没想到一举通过,最后顺利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

最开始,他飞的是强击机,每天都想着能飞得再高一点。25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杨利伟首次“飞天”,顿时燃起了一个梦想:我也想到太空去看看。

不过在当时,这个梦想还十分缥缈。陈冬只是一个飞行新手,每天要面对的是严格的训练和繁重的任务。这一晃,就过了十来年。

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成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当上了飞行大队大队长。但最终能被选上当航天员,还要感谢机缘巧合。本来,陈冬因为参加演习,错过了招收第二批航天员的体检。但因为他所在的区域体检淘汰率比较高,他和参加演习的战友又获得了一次机会。结果,他还真通过了体检。

更让他激动的是,在面试时,他的考官竟然是杨利伟,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陈冬被自己的偶像亲手带进了航天员的团队。

在航天城与世隔绝的6年,对陈冬来说,一开始“很煎熬”。一方面,航天员的训练号称“魔鬼训练”,包括超重耐力训练、低压缺氧训练、隔绝训练、过载曲线体验、跳伞训练、血液重新分配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共计8大类58个小项。

另一方面,航天员还得坐在教室里拼命学习,掌握一大堆相关领域科学知识。不过陈冬不愧为从小就是学霸,从初选到定选,他在同批航天员中成绩都是第一。一次考试,一道题有两个填空,他不光全都填对了,还在后面加了个括号,把其他也都写上了……

航天员同行中,对陈冬最多的评价,就是沉着冷静,而且做事特别有条理。这次他被选中执行航天任务,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陈冬对这次任务的描述也是相当幽默接地气。按照任务描述,他的工作是协助指令长景海鹏,负责“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的维护、消耗品管理、维护维修、在轨实/试验等。但被他一说,就成了“既是工程师,又是修理工;既是保洁员,又是农民”……

即将踏上征程,陈冬最挂念的是他那一对双胞胎宝贝儿子。平时,他很少有时间陪伴两个5岁的孩子,只能在有空闲时,给他们讲《铁臂阿童木》的故事,对他们说,爸爸会像故事里那样,一不小心就飞上天了。

这次临行前,他又告诉孩子说,“这次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天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跟爸爸打个招呼……”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3

在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的眼里,景海鹏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这位与翟志刚、刘伯明同年出生的航天员自我要求特别严格,训练特别刻苦,不仅自己经常“开小灶”,还拉着战友们加班加点。

“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没有捷径,坚持是的选择。”景海鹏说,“我理解,航空与航天的区别在于,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须100分。

航空的错误可以弥补,航天则无法弥补,航天员必须做到‘零失误’。”

矮个子成了“钢铁前锋”

景海鹏的家乡在关公故里山西省运城市。小学5年级时,小海鹏喜欢上了打篮球。家里买不起运动服,父亲就给他买了件背心,正面画上海鸥和大海,后背写上大大的“5”号;母亲用自家织染的蓝布,为他裁剪了一条短裤。穿上这身服装出现在球场上的海鹏,被大家叫做“海鸥5号”。

因为个子矮,打不上主力,不服输的他刻苦训练,最后靠准确的投篮技术,成了队里的篮球明星,现在则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成为‘钢铁前锋’,靠的是‘犟脾气’。”景海鹏说,通过打篮球,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崇尚体育,喜欢锻炼,成为景海鹏生活中重要的内容,至到现在,他每天都坚持运动。正因为这样,才磨炼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一个好身体,使他当上了飞行员、航天员。

招飞落榜 绝食三天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飞行员,景海鹏落选了。景海鹏的妹妹景艳芳回忆说,当时可能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大哥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没有验上。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父亲打算不再让他继续上学了。

“我也想让他上,可那会儿家里3个孩子都要上学,家里根本没法维持。”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回忆说,小海鹏得知自己不能再上学后,3天3夜都没有吃饭。

看见海鹏伤心的样子,心疼不已的父母最终决定让儿子再读1年。1年的苦读后,景海鹏成功考上航校。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4

梁思礼(1924.8.24—2016.4.14),广东新会县人,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屡经磨难,不改航天报国

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一次普通的航行从美国旧金山出发,船上500多名旅客,

二十几个中国留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留洋求学,然后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当然,刚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的梁思礼也在其中。

少年梁思礼

然而,“梁启超之子”带给梁思礼的除了荣耀和尊重,在特殊年代,也带给他许多的委屈和磨难。“三反”、“五反”运动给了满腔热忱的梁思礼第一个打击——母亲卖掉家中老宅的积蓄,成了梁思礼被揭发有经济问题的证据。1952年5月1日,爱好音乐的梁思礼哼唱着“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却被剃光了头发,坐在铺盖卷上,绝望地等待着去坐牢。“去坐牢?!”他心里五味杂陈……

后来,组织终于查清了问题,时为邮电部副部长的王诤更是在部里全体大会上为他平反。起起伏伏,梁思礼没有怨忿,他感受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此他产生了入党的念头。

1956年,是梁老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这一年,国家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导弹,学自动化出身的他责无旁贷地参与其中,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50多年的航天人生让他骄傲。

正当梁思礼埋头实验时,又一场_袭来。1965年的“四清”,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直下不了楼,不停地作检讨。至今梁思礼还保留着当时写的一份80多页的检讨手稿。

由于熟悉情况,梁思礼终于还是被派往基地继续科研。在基地的紧张工作让梁思礼暂时躲过了冲击,但母亲被抄了家。尽管梁思礼十分挂念母亲的安危,最后还是决定沉下心,一心一意把“两弹结合试验”这个国家头等大事做好再说。

心血浇灌出了成绩,中近程地地导弹(改进型)与原子弹结合实验成功了。梁思礼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转到了远程运载火箭的预先研究上……

可是回到北京,等待他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又一波的冲击。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被称为“保皇党的孝子贤孙”,立了专案,梁思成、梁思庄、梁思懿、梁思达、梁思宁几位兄姐已经被关进了牛棚。

梁思礼因为受到周总理的保护,没有受到更多迫害。整个“_”期间,梁思礼时时处于可能被揪出去、被惩罚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是他那几年的真切感受。

“您后悔1949年回国吗?如果1979年回国,这些灾难和痛苦也许就躲过去了。”很多人见到这位为祖国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都会禁不住为他鸣不平。

“什么话?!你为什么这么说?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对于现在在海外留学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失败成就的“可靠”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工程,梁思礼注入了太多心血。虽然赢得过许多荣誉,但每每被他提及的,却是“东风二号”的失败。

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规划以后,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方面的研制,并从其他单位抽调了梁思礼等30多位专家和143名大学生,白手起家。梁思礼回忆:“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讨论问题

1957年中苏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几种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进行仿制。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方面在“1059”仿制上处处设卡。1960 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但是无论多么艰苦,我们也要继续干下去!”仿制工作极其困难,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

“1960年11月5日‘1059’发射成功,也就是后来被命名的‘东风一号’。在梁思礼的回忆中,“东风一号”的成功被简单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1960年,我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的第一个中近程地地导弹,射程比‘1059’远一倍。因为最初的设计基本上没有脱离苏式框架,所以研究进展很快,1962 年初,‘东风二号’导弹就已经完成。”

21日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推进剂装得满满的,导弹落地后炸起了一个蘑菇云,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

这次失败对大家打击很大。“但是我认为,从个人历练来说,失败比成功更有启发。正因为失败后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我们把坏事变成好事,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不难查到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第16次发射成功,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

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起到很大作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了近60年来研制的所有型号中从未达到的高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思礼一生报国,虽屡经磨难,但矢志不改,为国家、民族争得了荣耀。梁思礼一直把国家这个大“家”放在第一位,作为儿女,无论面临怎样的境遇,对这个“家”,他始终不离不弃。

这位不平凡的老人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他坦言,真善美需要坚持,有时候还要吃些苦头。“吃苦头就吃吧!”梁思礼爽朗地笑着说,自己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5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众望出品《必刷题》系列,从小学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长,助力中考高考,为孩子学习护航。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一个贫困的农家,家中共有8个孩子,他排行第六,父亲聂云华、母亲张金秀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勤劳善良。由于靠种地维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尽管如此,但聂海胜却非常好学上进。在当地,他是出了名的“读书狂”,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从不羡慕,只是一门心思地把心放在学习上。每次临考时,村里的许多学生都在家里玩,他却提着一盏煤油灯到学校里去补习……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正当聂海胜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时,灾祸却不知不觉地降临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镇中学上初中的聂海胜突然接到母亲捎来的口信,说他父亲胃疼得厉害想见他一面。聂海胜一听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亲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该怎么过啊!当他满头大汗地赶回村里,父亲已经被人用板车从医院拉回来了,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没日没夜地操劳,养猪、喂鸡、种地……只要孩子们回到家里,她就告诫他们:“家里虽然穷,但我决不会让你们挨饿,你们自己也要争气,保持有一个好身体,免得走你们父亲的老路啊!”

在8个孩子中,聂海胜是最让母亲放心的,不仅在学校里表现突出,而且还能替家里着想。为了不让母亲过度劳累,只要学校放假,他都回家帮助干活,夏天割麦子、冬天摘棉花,特别是每年的“双抢”,他还像大人一样,到田里挑稻子,浑身上下晒得像个“黑泥鳅”一样。一年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枣阳市一中,成为村里第一个进城念书的学生。从家里到市区,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聂海胜每次上学、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学校的干粮则是自带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脚上磨出的血泡,母亲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为了减轻他走路的痛苦,母亲还为他纳过一双厚厚的布底鞋。一次开学,母亲好不容易为聂海胜凑了20多元的学费,可是,在他报到时却发现钱包被小偷偷了,这可是母亲半年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呀!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一个人悄悄跑到火车站扛包,硬是将学费给挣回来了。日复一日,聂海胜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了坚韧的毅力和强壮的身体,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被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短跑、长跑、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无所不能,赢得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6

从小海鹏就很有主见,根本不认输

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学、初中,高中时,先是在安邑中学,后来为考上飞行员,又转到离家较远的解州。在解州中学,他被招收为飞行员。

景海鹏的母亲王珍玲至今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儿子初中升高中,因为中考成绩不错,海鹏被解州中学录取。解州中学离家三十多公里,当时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

“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海鹏要到解州中学上学,就必须住校,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里肯定花不起钱!”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后,想让海鹏去离家比较近的安邑中学。安邑离家近,可以不时地回家来吃饭,还可带上干粮在学校吃。”

“海鹏很听话,在安邑上了学。没过多长时间,他又来说服我们,坚持要去解州。后来看说服不了我们,就自己拿上行李,头也不回走着去了解州。当时还下着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鹏知道家里紧张,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回家,他不是选择走路,就是蹭有自行车的同学顺路车。现在想来,不是去解州,海鹏就不会选上飞行员。而不是飞行员,也就根本没有当航天员的机遇。”

话很少、特懂事、很要强、有主见。这是表兄杨海泉对景海鹏的评价。杨海泉比景海鹏大一岁,两人不仅是姑舅关系的表兄弟,还是小学和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玩伴。杨海泉如今是东杨家卓村的人物,在村里的南面建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酿造厂,有好几部汽车。但提起表弟,杨海泉却满脸都是佩服,念叨海鹏从小就是他俩的主心骨。

最爱运动,尤其擅长打蓝球

和一般的同龄男子相比,景海鹏不算是高个子,现在也就一米六八的样子。但走访他的亲友同学时,大家却都称他是难得的打蓝球好手。

海鹏的小学老师王天乐回忆,海鹏打小就特别喜欢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起,就是学校的篮球队队员,打蓝球的技术和水平是同龄中最棒的。”

景海鹏弟弟景海龙说,性格腼腆的哥哥最痴迷于打篮球。小时候,哥哥就在他们家老屋的墙壁上,划了一个表示蓝筐的圆圈。后来,又安上一个铁丝圈代替,一有空,哥哥就在家里练习投篮。

景海鹏小时候的伙伴王金星也说,自小景海鹏就好胜,打篮球从不愿意服输。“打得好,投篮很准。”

表哥杨海泉一直和多有接触,平时一说起表弟景海鹏,他肯定要说海鹏最擅长打蓝球。“海鹏到初中后,因为个子不高,海鹏没有入选篮球队,但一有机会,海鹏就想法展现自己的篮球特长,后来硬是靠着韧劲当上了队员。后来不管上高中,还是在部队,海鹏都一直是篮球队的一号主力。”

“海鹏好运动!”景靠喜说起儿子,也是离不开蓝球:“海鹏当上航天员后,也是航天城里打蓝球技术的,老是头号选手。海鹏能成为航天员,肯定和他平时爱打蓝球有关。从小到大,海鹏一直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从没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身体一直很棒。”

“海鹏好运动,影响了二儿子海龙和女儿艳芳也都好运动。现在回忆起来,儿女三个从小身体都很好,都只是偶尔有头痛感冒,从来没有生过大病。”

童年的上天梦和成为飞行员

如今的东杨家卓村,早已是运城民航机场所在的空港开发区的一部分。因为离机场不远,海鹏从小就有当飞行员的梦想。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