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质量管理方案手册参考,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质量管理方案手册参考1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严格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狠抓各项规范措施的建立、完善和贯彻落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为我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顺利达标,特制订20__年度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计划:
一、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网络体系,以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各种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2、医疗质量监督控制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预防为主,重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控制管理,防患予未然。
3、以国家及省级有关医疗质量标准为主要目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4、继续完善质量控制会计、质量分析讲评、质量检查评价、质量信息通报反馈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健康运行。
5、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
6、协助医务科建立健全规范化诊疗标准和示范性临床路径。
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目标:
1、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2、甲级病历达到95%,消灭不合格病历。
3、自控科控病历率达100%,院控病历率达75%。
4、入出院疾病诊断符合率达到95%,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95%,入院三日确诊率达到90%,治愈好转率达到9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80%,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达到95%,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达到9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率达到75%,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达到90%。
三、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手段:
1、医疗质量与奖金、晋升、晋级挂钩。
2、医务科、质控办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并做好记录,每月刊出一期《质控简报》。
3、医院对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并进行全院通报。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反馈制度和督办制度,对个别现象实行反馈制度,而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督办制度,要求科室主任限期整改。
4、协助抓好在职教育工作,邀请上级专家来本院讲课、会诊、带教手术以及外出学习人员回院讲课、院内业务学习等形式,使全院人人有学习及接受新理论、新技术的机会,全面提高全院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5、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从严要求,每月进行三基考核,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要求人人达标。
质量管理方案手册参考2
1.施工前质量管理和控制
建筑工程的开展必须按照国家ISO质量体系要求进展施工,主要从施工材料采购、施工和建设等阶段实施施工质量管理,建设出质量水平较高的建筑物。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程序对工程进行全方面检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还可以聘请资深管理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全面、系统的指导并管理施工。
1.1加强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
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顺利进展的纲要性文件,是现场施工实施科学管理的法规,可以保证施工有序进展,实现施工全过程控制。因此制定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的时候,可以实施施工现场综合管理,认真划分施工人员的职责,保证机械设备、人员、资金等均能科学安排,规范工程项目施工化指导。
1.2加强设计图纸的会审
进行设计图纸会审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并解决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图纸审核的时候,必须与施工环境保持一致,保证在施工应用中不会出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行会审:设计中管径规格和品种是否与施工实际情况相同;建筑设备在实际安装中是否存在专业矛盾。在施工设计图纸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实施施工整体化管理。
1.3实施质量责任制
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必须在施工领导人员的引导下,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划分施工项目,同时由施工总工程师协调管理施工质量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质量管理,必要时还可以利用《质量计划》《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度约束施工人员行为,将施工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施工质量按照施工要求规范实施。
1.4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管理
国家颁布的《建筑法》中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也要加强材料采购管理,从材料采购、材料检测、材料运输和材料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由于建筑项目整体施工质量与施工材料具有很大关系,不合格材料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建筑质量。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控制好材料采购,保证所有进场材料都有检验报告和出厂证明,必要时还要对对经常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经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分析发现,进行建筑材料检验时,主要检验以下内容:钢筋的级别、试验报告单、钢筋级别、种类和锈蚀,必要时送检;水泥材料具备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品种、试验结果报告等内容;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水量、砂石料直径、塌落度和混凝土配比,保证钢筋混凝土设计符合施工强度要求。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在实际施工中,还要根据建筑工程质量建设要求和规定对施工进行检查和复查,尤其是施工重点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个环节进行检查,加强重点工程检查力度,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整体水平。
2.1强化隐蔽工程管理
本文所分析了实例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涉及很多隐蔽工程,隐蔽工程的管理和控制对整体施工效果具有很大影响。而且隐蔽工程对施工验收以及工程结算中具有重要意义。进行隐蔽工程管理管理还可以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从本工程进行的实际活动来看,必须在基础施工的验槽环节对土质宽度、深度和土质进行检验,保证符合施工土质设计要求后,再与相关管理人员协同进展其他工序操作。在隐蔽工程施工前,还要对施工选用的材料进行验收。施工期间还要抽样检查部分隐蔽工程施工的材料状况,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材料坚决不使用。同时,还要根据施工设计,对钢筋数量、间距和规格等进行审核,保证施工顺利进展。除此之外,进行混凝土浇捣之前,还要对设好钢筋走位进行检查,出现变位及时校正。
2.2加强施工资料管理
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时候,必须根据施工进度合理收集并控制材料。每项工程完工后,都要积极做好工程记录,严格管理质量记录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完成后,必须按照分部工程特点核查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分部工程功能资料和安全资料进行抽查。必须将施工中施工的建材、构配件和设备等在施工前检查好,并收集试验报告。只有按照施工进度不断收集并整理资料,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展,减少施工中资料遗漏。
2.3创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
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利用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工艺、创新生产方式等经营并管理施工,提高施工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体现建筑工程施工价值。于此同时,还要在施工中积极寻找减低材料消耗、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方法,在施工质量保证的基础上让企业得到最大化效益。只有掌握了与施工相关的技术,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还要给企业技术创新体制的完善提供保证,促进企业的发展。
2.4加强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管理
进行钢筋混泥土施工管理的时候,可以将施工管理重点放在施工要害位置,掌握并控制施工要害部位。例如进行模块安装时,必须在保证模块安装位置、尺寸和安装环节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施工精确度,保证模板安装符合施工承重要求也,避免施工中出现荷载不足等问题。进行此项施工管理工作时,必须由专业技术强的施工专业人员对梁、柱、和断面尺寸等进行检查,保证模板拼凑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中钢筋下料长度进行管理,特别是锚固长度的控制,强化箍筋后末端弯钩直段长度检查,保证实际施工和施工标准化要求一致。
3.施工后质量管理
工程完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工程验收,可以按照施工标准要求分部、分项验收工程,保证整体施工程序的合理。进行验收的时候,可以联合施工部位和施工单位共同验收。
首先,进行验收时可以根据施工需求对施工完成工程进行单项验收,可以利用规划验收和消防验收两种方法进行。其次,在工程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单位根据竣工工程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验收,并将施工中存在的漏洞详细记录下来,明确整改和再次验收时间,指导工程满足施工验收要求。最后,工程预期验收完成后,制作《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交给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竣工申请,组织各个验收小组,对施工全部治疗和事物进行比对,最后确认检查并验收。除此之外,还要规定好返工工程期限,缩短施工期限,保证施工可以在合格规定时间完成建筑项目。
4.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环节进行施工,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质量计划,将工程质量监督和管贯穿到施工全过程,实现了整体施工控制和完善。除此之外,在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还要明确质量监督及控制特征,掌握质量控制要素和环节,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向长远的方向发展。
质量管理方案手册参考3
1、影响建筑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的因素
1.1人的影响因素
人是最决定性的因素,要完成一个建筑项目,各类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上到项目经理,下到施工员、安全员、检测员,都对该项目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如果提高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1.2材料的影响因素
材料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在建筑项目中,我们可以把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原材料。对于材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其中,材料的运输、堆放、管理等环节都会影响到项目本身的质量。
1.3方法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施工方法息息相关。施工方法涵盖了施工工艺、工法、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程度。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工艺,根据作业指导书和规范的工法开展施工作业,才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1.4机械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项目中,施工机械能减少劳动量,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并带动工艺的革新。不同的环境、工艺、工序,对机械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对机械的控制、操作等都会影响到项目的质量。
1.5环境的影响因素
施工现场自然环境、作业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环境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其中,质量管理环境因素是指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各参建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和氛围,才能真正提高施工质量。
2、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1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目标
建筑工程监理公司所聘请的监理工程师都应该持证上岗,根据建筑工程自身的概况,针对工程特点并结合业主的想法要求来编制详细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明确自身监控的目标和标准。建筑工程监理目标一定要反映出该建筑工程的特点,根据相应的监理目标拟定所监理的项目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以及组织措施,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监理目标的要求,进行专业工程监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符合所有要求。
2.2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是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所以,工程监理企业在进驻施工现场之后,应当根据监理质量的目标,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协调所有人员的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还必须要确定监理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和岗位负责人签订相关责任书,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理工作制度以及监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拟定出监理工作程序,争取做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要求岗位负责人不定期与承包商和建筑工人进行沟通协调,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材料的合格度,对于存在的施工问题监督落实到位,严格杜绝工程质量出现安全隐患。
2.3严格控制建筑原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是建筑质量的基础保障。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把好建筑材料关,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按照设计规范要求,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在选择施工材料,为保证其质量,应实地考察生产厂家,做到货比三家,以合理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严格按设置样品进货,并进行检测和验收。抽查重要部位的材料,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退回。承包人必须清晰知道所需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避免其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在满足承包商自主选择材料的同时,让他选择质量较高的材料。
2.4加强对机械的管理
机械设备包括施工机械、工程设备以及各种施工器具,在建筑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因此,机械的类型、性能、参数必须满足设计文件和施工生产的实际要求。对机械的控制大致包括采购时对于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进场时对于机械设备的控制、施工时对于不同作业机械设备选择的控制、完工时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控制。现代机械设备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需要实行定机、定人、定岗责任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说明来使用设备,并定期维护、检查、维修。
2.5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各主管部门应严格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如: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施工原材料检验规定、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管理等,规范的、标准的进行施工操作,使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勘察等部门作用行之有效,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为提高建筑项目质量,施工企业应积极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技术等,来提高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监督与巡查施工现场。通过现场巡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实测实量的结果和数据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判断,从而实现质量预控目标。施工方面要给出发生标高相差、轴线偏位等问题的书面数据,以便于其改正,并做出这些问题的防止措施,以保证其质量。
2.6强化质量控制,引进设备、技术
明确质量目标,管理人员需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制定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以便各环节完工后实施质量验收工作。通常情况下,要求各公司制定的质量验收标准要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以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其次,需要做好材料质量检验工作,要求甲乙双方采购的建筑材料均满足国家相关的环保、质量标准及其设计规范,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用材的质量,为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安全以及建成后的质量奠定基础。再次,强化细部处理,提高细节部分施工质量,如顶层、一层、地下室、屋面、楼梯走道以及卫生问等等。积极创新施工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目前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钢筋自动加工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械等等)已逐步取代了以往的人工操作,解放了劳动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由于人工失误而带来的安全、质量问题。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施工人力成本,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
2.7强化完工质量检查
由于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具有单一性和特殊性,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执行三检制,专检人员则要严格控制各检验批的完工质量,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禁止进入下一道工序;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检验,要重点检查质量控制点,不得出现漏检或蒙混过关的情况;对于单位工程的检验,要结合工程合同的条款及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建筑工程的各部分结构、功能、观感及技术质量。此外,在工程结束后,要汇总并分类归档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资料,便于建设单位及政府部门查阅。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化、动态化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质量保障措施,用科学及严谨的组织为生产服务,用负责和认真的态度来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以科学化的管理、规范化的施工,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推动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方案手册参考4
1、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
有些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平有欠缺,服务意识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1.2 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地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1]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 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的原有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这时,即使产科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 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
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2.1 增强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提高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2.2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术质量
加强“三基三严”知识、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护理操作、专科知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等的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常见的产科危重情况的处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对于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救护流程做到烂熟于心[2],在突发情况下做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治。
2.3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
医院要建立各项工作评审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产科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产科工作流程,最大程度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良好的监管制度要有有效的执行措施,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同时要做好各项执行措施,由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进行定期的考核,通过定期、定性、定量的检查,将检查考评的结果与评选先进、晋升职称、发放奖金等挂钩。同时,护理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堵塞漏洞,重点抓易发生差错及纠纷的各个环节。
2.5 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态度
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3],倡导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增加全方位的服务手段。要求每一位护士以热情、积极、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使各种护理活动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2.6 产科护理工作
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护理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每项监督工作,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态度,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作为一名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服务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使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3、讨论
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产科的护理项目多样,工作量大,护理内容涉及到新生儿的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护理和产妇产褥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4],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以身作则,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宗旨。
质量管理方案手册参考5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
第三条 本院所有参与医疗活动的人员均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管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及质控科负责。
第五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按照本方案对科室、部门、个人进行奖罚的权利。
第六条 控制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第七条 监控指标(见附表)
二、计划与措施
第八条 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及质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其职
责如下:
(1)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2、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
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完成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4)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5)收集门诊和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及负责人并提出整改意见。
(6)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7)定期编辑出版医疗质量管理简报。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小组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是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职责如下:
(1)主要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包括医疗质量自查方案。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两大方面;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5)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科室质控员
其职责为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召开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在每月的15日前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以及科室整改措施一起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部和质控办。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完善其他相关制度。完善各种疾病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
(三)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第九条 主要措施
(一)医疗质量管理员会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情况,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不断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实施方案,适时修改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三)严格依法执业,无资质人员不得单独上岗,刚毕业新入院员工,在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时候,科室要指定医师带教,并对其医疗行为负责。
(四)加强基础质量教育、培训,为终末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由医务部组织对全员进行“三基”培训,每年四次,各临床、医技科室每季度对本科人员进行专科基本知识教育、培训和考核。对新员工要有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
(五)加强质量控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由医务部组织进行质量控制教育,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工作流程。
(六)根据医疗质量形成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薄弱环节、医疗风险,采取预防性管理,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七)明确职责,切实负责,履行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控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责任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三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①建议专科就诊;② 请会诊;③ 转院。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小结、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记录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治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226536.html